關注“胡迪醫學”,了解世界醫學動態
肺癌是中國癌癥發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一種疾病。45歲開始是肺癌發病率上升的起始點,最近十年大家意識到CT篩查的重要性,很多企事業單位職工體檢,以及很多對健康有追求的人,尤其有吸煙病史的,增加了肺CT掃描檢查,因此提前發現了大大小小肺結節病變。
胸腔鏡亞肺葉切除術,包括肺楔形切除術和解剖性肺段切除術,具有微創、術后疼痛輕、恢復快、住院天數少等優勢,因此已經替代了傳統開胸手術。
最近幾年對于直徑在20毫米及以下的外周型非小細胞肺癌,尤其以磨玻璃主導的小肺癌,越來越多的醫生選擇亞肺葉切除術,臨床療效與傳統標準手術----肺葉切除加淋巴清掃相當,而且比實性為主的小肺癌療效更好。
亞肺葉切除術,產生了很多熱點討論問題,比如磨玻璃結節的性質,手術切緣,氣道內播散,精確段/亞段切除的手術技巧,以及減少手術操作孔等等,但為了降低術后局部復發率,亞肺葉切除的手術指證仍然值得仔細研究。
那么,CT掃描發現的肺小結節,尤其是小于等于15毫米磨玻璃樣結節,到底選擇做什么手術呢?
手術策略是為手術目的服務的,病人的治療訴求就是最終的手術目的,那就是把癌癥病灶切除干凈了,又盡可能多地保留正常的肺組織和肺功能,胸外科醫師們為了這個手術目的,不斷探索,在亞肺葉切除的基礎上,發明了一種更加微創的手術,我們稱之為胸腔鏡解剖性肺亞段切除術。
人體有左肺和右肺,左肺有兩個肺葉,右肺有三個肺葉,每一個肺葉內有2-5個肺段組成,每一個肺段又有若干個肺亞段組成。如果早期肺癌,切除一個肺亞段就能達到治愈目的的話,那么選擇肺葉切除或肺段切除,勢必切除了很多正常肺組織,影響了肺功能。
那么肺亞段切除術,治療早期小肺癌的療效怎樣呢?
目前可檢索到這樣的數據,真的不多。
首先我們要清楚地設定手術適應癥,也就是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進行肺亞段切除術,其次,手術后隨訪與亞肺葉切除的病人比較,觀察術后總體生存期,無癌復發生存期等預后因素,檢測是否有顯著優勢或不低于對照組治療效果。
最近日本山形大學胸外科Hiroyuki Oizumi教授團隊,發表論文介紹了他們采用胸腔鏡解剖性肺亞段切除術治療小肺癌的研究結果。
比較的結果為:
肺亞段手術切除不同亞段數病例:單個/兩個/三個為34/23/11;相關臨床研究數據,在本文的最下面呈上,供胸外科專業人士閱讀
關于怎樣進行手術,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著名專家陳亮主任,最新著作《胸腔鏡解剖性肺亞段切除術》,這是他繼《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術》之后的姊妹作品,大家可以閱讀學習。
胸腔鏡亞肺葉切除術,需要一款性能優良的腔鏡切割吻合器及釘倉組件,來幫助胸外科醫師快捷地完成手術。
這款手術器械,值得廣大胸外科醫師嘗試。